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
中国文明网 | 地方文明网群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新闻头条
  • 文明聚焦
  • 图片新闻
  • 文明播报
  • 工作提示
  • 原创评论
  • 讲文明树新风
  • 文明创建
  • 志愿服务
  • 未成年人
  • 道德模范
  • 主题活动
  • 乡村文明行动
  • 我们的节日
  • 公益广告视频
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| 东营文明博客圈 | 新华博客-东营文明风 | 新浪博客-文明东营
新浪微博:
腾讯微博:
东营文明网首页 > 原创评论

“悲情营销”消费同情心

来源:东营文明网发表时间:2018-11-19责任编辑:李营

  据《成都商报》报道,“眼看大雪封山,50万斤苹果来不及抢收,请大家伸出援手……”最近,一则关于盐源县苹果的帖文在网络上引发关注。针对此事,当地政府紧急发布声明称,帖文内容严重不实。

 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、传播范围广的特点,一条信息经网络传播,很快就能让很多人知晓。这几年,由于产销不对接,农产品出现难卖时,有关人士求助网络促销,确实帮助解决了不少难题。网络营销的有效性,被不良商家看到了,用来为自己谋利益。

  为了让滞销的农产品引起大家的注意,不良商家欺骗大家,不惜违背真实的情况造假,把农产品滞销带给农民的伤害,描写得很凄惨,极易博得大家的同情,大家纷纷购买滞销的农产品。善良的人们哪里知道,他们掉进了不良商家的圈套,同情心被利用。不良商家为了一己之利,消费善良人的同情心,割断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纽带,败坏了正常的商业环境。同时,商家为了博取同情心,发布不实信息,在网络平台、微信朋友圈“病毒式”广泛扩散,对同一品种农产品的产销情况提供了虚假的信息,可能会影响到这一农产品的生产销售。

  “悲情营销”向社会提供了虚假信息,坑了消费者,坑了种植者,亵渎了人们的爱心,破坏了商业环境,必须严厉打击,使得这一促销方式退出市场,还销售市场一片晴朗天空。(扈美荣)

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